聚力打造“核心IP”,旅游经济从“带动”转向“集聚”

发布时间:2019-09-25 16:08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编辑:风月
字号:
手机查看
      在搜索引擎上找寻崇州观光、旅游信息,除了古镇游、菜花游之外,以道明镇竹艺村、观胜镇严家弯湾林盘、隆兴镇凡朴农场等为代表的“网红打卡地”正在成为最受网友欢迎、追捧的旅游目的地,“成都后花园”的业态更加全面。
      距离成都中心城区仅20余公里的崇州,拥有的旅游资源、生态本底得天独厚。作为成都西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,我市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推动康养旅游产业迅速发展。森林中有康养小屋、林盘里有品牌民宿、小镇边有主题农庄,一处处颇具特色的旅游景观,带动了周边村民、农户主动参与其中,共享游客“流量”和宣传效益、经济红利。
 
        旅游产业集聚增效、连片带动提升等效应逐步明显,除了“古镇金三角”“最美乡村公路”等品牌,我市进一步将自然资源、人文底蕴、天府韵味串联在一起,打造旅游“核心IP”,引燃游客关注的旅游“爆点”。
 
     “竹里”改变竹艺村  手艺人回村了
 
      道明镇竹艺村,这个由道明镇龙黄村9、11、13组连片而成的自然村落,是我市最热门的“打卡点位”之一。即使在工作日,这座川西林盘也不缺少前来打探的游客和参观的团体。宁静的氛围中,有山、有水、有村、有林的林盘,令人感受到川西林盘独特的安闲、舒适的氛围。
 
       竹艺村之所以广为人知,很大程度是“网红建筑”竹里的功劳。登上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“竹里”建筑,取意于陆游的《太平时》,用现代建筑方式诠释了“竹里房栊一径深”的乡村美景。除了公共空间之外,在餐饮、休闲等功能的基础上,“竹里”又新增了别具特色的乡村酒店,使休闲产品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。
 
       作为“网红村”道明镇竹艺村的代表建筑,“竹里”是游客必去的“打卡地”。这座与当地乡村生活、自然资源紧密结合的乡村建筑,为和谐、宜居的川西林盘打造了公共空间,诠释了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。一处处“缩小版”的“竹里”式建筑被放在了竹林之中,打造出了独特的民宿酒店,每间房都有庭院景观,能够欣赏大自然的风景,设计的巧思结合推动了产业的发展。
 
      现在,曾经外出务工、专心务农的村民,纷纷回到自家的农家小院,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了改造,成为可以提供餐饮、休闲等服务的场所。被放下的竹编手艺又成了“香饽饽”,懂得手艺的村民或参与合作社的散件加工,或在家门口摆起了售卖小摊,各式各样、精致巧妙的竹编工艺品成了深受欢迎的纪念品。
 
       在感受到发展旅游产业带来的好处后,村民更加积极、自觉地参与到林盘改造和环境整治、品质提升的工作中,全民共建、全民共享的格局更加明显。今年,村子里打造起了大田艺术景观,观景、养生、休闲、体验的旅游业态进一步得到了丰富,游客的体验感更加全面。
 
     “五星”成为民宿品牌  创业者本土化
 
       岷江水滋润出的田野之上,树林环绕小桥流水,簇拥出一座座林盘村落,掩映住青瓦白墙的农家。在白头镇五星村,这个已成为特色民宿和田园餐厅聚集地的川西新村,秀丽的田园景观与和谐的新村风貌,为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,土生土长的“村里人”生活富足,越来越多的“新村民”把家搬进了新村,不少有过在外闯荡经验的村民成了“创业者”。
 
       白头镇五星村,这个曾经普通的川西小村,因为特色民宿而在成都周边小有名气。新修葺的村庄样式统一,与村外农田、小径、田野、流水等一起构成田园风貌。随便选择一家民宿的房间,推开窗户,远处山景朦胧,近处菜花盛开,心旷神怡的景象让不少习惯了都市喧嚣的游客找回了久违的宁静。
 
      而白头镇最大的“IP”,莫过于春看油菜、秋赏稻浪的烂漫田野。无论四季变化,村民们总能从田野中找到触及城里人灵魂的“卖点”:花谢了,美食还在;美食淡了,湿地又美了。
 
 
    “从卖菜、卖米、卖山货,到现在发展旅游,变成‘卖’生活理念。”放弃优越的高管工作,回到村里开起特色餐厅的高志伟说,“现在,村民的视野都更宽了,最直接的原因,就是因我们提供服务而感到满足的客人的消费理念都在不断的超前。”
      “以前年轻人都想着往外面跑,现在都想着回家创业。”“田园居”特色餐厅的老板、村民李凤就这样回到家乡,在家门口开起自己的民宿。随着村子有了品牌效应,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一起回乡,既创造财富,又照顾家人,实现家乡的发展和振兴。这些看上去普通,只有几个房间和三五张餐桌的小小民宿,在周末需要提前预订,在旺季日接待游客80余人,收入可达数千元。
 
     “荷塘”渐成聚宝盆  泡菜坛也值钱
 
     作为成都市周边重要的葡萄出产地,我市桤泉镇的葡萄种植园里,紫色、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,不同品种的葡萄、红提陆续成熟,引来游客争相采摘、品尝。
 
      桤泉镇是成都市有名的葡萄种植区,面积超过千亩,培育了多种成熟期不同、口味各异的品种,成熟期和采摘季从7月份开始,一直延续到10月。而随着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,村民们不再满足售卖葡萄的单纯收入。拥有优良水源和农业种植基础的桤泉镇,开始尝试挖掘小有名气的荷花、葡萄等品牌效应,打造乡村振兴的“核心IP”。
 
       午后的桤泉镇荷花基地,碧绿色的荷叶在风中摇曳,掩映着朵朵荷花,风景别致。今年,桤泉镇举办的荷塘音乐节暨葡萄采摘节活动,不仅有赏荷花、采葡萄等传统环节,还首次引入旗袍走秀、荷花茶制作等活动,满足游客的需求。
 
       荷塘边,以往安静的小村变得热闹起来,不少村民利用自家的小楼,支起了茶桌、挂出了招牌、卖起了特产。在统一的指导下,村民不出摊占道、不乱摆乱放,在房前屋后为游客提供茶水、小吃,既满足消费的需求,又创造额外的收益。
 
     自家腌制的咸菜、菜园里现摘的果蔬,不具备采摘体验条件的果农摆好了自家的葡萄,具有制作技能的村民重新拾起豆花、凉面制作手艺。在众多农家乐、乡村餐厅之外,这些小摊同样收入可观。
 
      “自家的腌制泡菜,家就在对面,吃不完就拿出来卖点零花钱。”“反正闲着,不如参与其中。”村民捏着实实在在的收入,笑得淳朴。切好的鲜荷叶、鲜嫩的黄瓜番茄,每天的收入积少成多、补贴家用。       桤泉镇绿聚源红提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鹏是当地率先探索“农业+旅游”的一批人。他的葡萄庄园已实现由批发商售卖葡萄为主向批发与采摘、零售各一半的收入格局改变,在增加了餐饮、品茶等休闲服务后,整体收入增加了20%。
 
      而在群安村党支部书记余江涛看来,荷花、葡萄这两个“核心IP”就是村民致富增收的最主要途径。通过积极参与餐饮、服务等业态,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农闲时的工作问题,无论是在果园里打工,还是售卖农副产品、提供餐饮服务,都是实打实的增收。
 
      文/强罡   编辑/曹颖
 
      主管: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
 
      主办:崇州市融媒体中心
 
      主编:夏海英
 
      执行主编:李远鹏
 
      责任编辑:唐静 
 

图说天下

生活态度
酒店
景点
旅游
攻略